第382章 弄点分点,是最好的策略

3个月前 作者: 月亮是哥踹弯的
    在房子另外几个柱础旁的土层里,他们又找出来了几窝铜钱、铜元。


    铜钱里面依然发现了一枚“咸丰重宝当五十”大铜钱。


    所有铜钱铜元加起来差不多有六斤重。


    “柜子里面居然还藏着东西?”


    当常顺把金属探测器靠近卧室里一个老实木柜子后,在底部的一处地方,机器有了很强烈的信号。


    房子里面的老家具,怕藏有东西,在跟陈师傅商量之后、也要对半分的前提下,他同样是要挨着探测了一遍的。


    毕竟从专业的角度来说,不能错过每一处细节。


    东西固定在箱子底部的夹层处,是20枚袁大头银元。


    “很正常,不只是这样的实木老家具,比如说沙发、床垫类,里面也有藏东西的可能!”


    常顺淡然道。


    曾经他听别人说过一个故事,说有一位捡破烂的老人,在拆迁区废品堆里找东西,当走到一处地方,看见了一个老式沙发的表面皮套很好。


    他就想着把皮套弄下来拿回去自己用。


    在他用工具撬下皮套,无意中扯开皮套下面的一层布后,发现里面居然藏满了现金。


    现金的数额十分巨大。


    后来这位老人因此发了财。


    “你说的对,在沙发、床垫里面藏东西,那些得了不义之财的人,很可能那样做。


    毕竟一些来路不明的钱,人家也没那胆量存银行。”


    陈师傅想了想,然后说道。


    看来他也是明白人。


    “我们把银元、铜钱还有之前的佛像先分了吧!”


    怕东西找多了对方反悔,常顺对他说道。


    毕竟人心是变换的。


    弄点分点,是最好的策略。


    当然,他也不怕对方最后真的反悔,如果那样,他敢保证陈师傅也得不到东西。


    他家里哪怕是祖传的物件,从地下找出来也不一定就是他的。


    你前面埋了东西,后面从土里挖出来,只要有人举报,都未必是你的。


    懂的都懂!


    所以很多时候,一些道理大家都知道。


    玩游戏就要讲究规则规矩。


    “民不告!官不究!”


    小偷偷了东西,只要不被别人发现,东西就是他的。


    抢东西的人,被现场抓了,只要协商好,付出相应的代价,别人不告他,不再追究,最后也能无事。


    包括其它很多情况。


    古玩行业,也是这样的现象。


    “行!那就先分一次。”


    随后,两人开始商量起来。


    经过协商,陈师傅喜欢银元,他把20块银元都要了,铜佛像分给了常顺。


    铜钱、铜元两人一人一半,各分了3斤左右。


    这些物品到手,哪怕之后的寻找没有任何收获,他也不算白跑一趟。


    分好东西,常顺拿起机器,再次扫荡着。


    “常老板,一楼就只剩下最后一个卧室没有探测了,这里要是再没东西,那找到你说的窖藏的可能性就没有了!”


    眼见该探测的其它房间地面、墙面都探测过,走进最后一间房,陈师傅略微有些沮丧道。


    按照他的想法,一楼那么大的面积,应该会埋一罐东西的。


    “没有也没办法,惜缘随缘就行!另外有些人藏东西,不一定就会藏到地下,藏在楼上的某处位置也有可能。”


    说着,他拿起机器贴着地面扫描起来。


    “希望这个房间能找到,也希望像你说的那样,就算这边没有,二楼也能发现!”


    地面上没收获,常顺又扫荡起了墙面。


    “嘟嘟嘟嘟……嘟嘟嘟嘟…………”


    在一处距离地面高度大约一米的位置,机器有了信号。


    他上下左右前后试探了会儿,发现里面的物件不是很大。


    从数值看,依然是银制品。


    既然有东西,还是专门藏在墙里面的,那肯定要弄出来。


    墙面用石灰砂浆粉刷过,贴着的有报纸。


    让机器发出声响的位置,也是在报纸的后面。


    他看了一眼报纸,年份并不久,九十年代初。


    把报纸撕开看了一眼里面,有几层纸,同样是报纸,颜色都泛黄,一看就很有年头。


    “陈师傅,你家里有凿子、锤子之类的工具吗?”


    想到取里面的物品需要相关用具,他问对方道。


    其实他车里面放着的就有,但如果这里有的话,他也不用跑一趟了。


    “有!我去拿。”


    说着,陈师傅向房间外面走去。


    大概三分钟左右,他就带上工具折返了回来。


    有了工具,他们开始撬动砖块。


    怕把里面的物品损坏,两人是隔着几块砖撬动的。


    这样用了大概一刻钟,他俩就把墙里藏着的物品找了出来。


    东西不多,就一个银发簪、一个银手镯、半块银元以及一个玉扳指。


    银发簪是“双尖发簪”,束腰扁条形两头尖的那种,长约八九公分,比较厚实,重约15克,面上刻着“龙凤呈祥”图案,一龙一凤,十分精美。


    银手镯面上同样有工艺,它是镂空的,面上雕刻的是牡丹花卉,同样很精致,这个比发簪要重一点,估计有20克。


    拿着半块银元看着时,常顺感到有些惋惜。


    银元不是普通的三年袁大头,而是“大清宣三”。


    这样的银元,价值比一般的袁大头要大上很多。


    不知道发簪、镯子的制作,是不是就用上了这枚银元当材料。


    看这情况,用到的可能性很大。


    或许当年打制银饰品材料不够,用到的还不止一枚银元。


    玉扳指还是和田玉,籽料材质。


    “陈老板,我们把这几样东西也分了吧!”


    看了会儿,他建议道。


    “这些怎么分?你懂它们的价值,你先两样一组放好,然后由我先选怎样?”


    陈师傅想了想,然后说道。


    “行!那我就把它们分成两份。”


    看了手镯、发簪、扳指、半块银元一眼,常顺把扳指、发簪放在了一起,手镯、半块银元放在了一起。


    玉扳指在这个年代,和田玉还没有涨到高价,价值跟镂空牡丹花卉手镯的价值应该差不多。


    而半块大清宣三银元,价值跟“双尖发簪”的价值也应该差不多。


    就算实际交易中会有所差异,他觉得也不会很大。


    “你选一份好了!”


    简单的摆放好,他笑着对陈师傅道。


    对方想了想,把手镯、半块银元拿到了手里。


    见他选好,常顺把扳指、发簪收了起来。


    分完这几样物品,他看了眼时间,已经过了12点。


    忙碌了半天,两人的肚子也饿了,他们就出门去了餐馆。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