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5章 假币吗?我再看看

3个月前 作者: 月亮是哥踹弯的
    “哥,下午别人买书,给了我一张50元的假钱!是一个年龄30岁左右的女人。”


    6月5号的傍晚,常顺刚下车,走到书店门口,常静看见了他,一脸郁闷道。


    她说着,还把那张纸币拿了出来,然后递给了他。


    常顺接到手里看了下,要是她不说,他一时间也不会留意,认为这是一张假币。


    不过仔细看,还是能够看出钱币的金线、水印处不对。


    这两处位置,只是印在表面处,并不像真币,是在内部。


    收到假币的经历,他自己也有过,不过收到的不是50、100,而是20元。


    记得那次是给了别人100元,找零时夹杂在里面的。


    一开始他自己也没在意,后来去超市买东西,人家告诉他是假币,他才知道。


    那次的事情,当着很多人的面,让他感觉很尴尬。


    假币除了面值大的,5元、1元的都有。


    “有监控,想找到那人也能找到。”


    宋芫说着指了指摄像头。


    “监控比较模糊,就算找到,人家多半也不会承认。”


    常顺想了想,然后说道,这个年代监控的清晰度,跟十年后无法比。


    “那只能自认倒霉了吗?”


    常静撇了撇嘴。


    “留作纪念吧!我明天去买个验钞机,那样就不会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了。”


    把钱币又重新递给了常静,他笑着道。


    要真报了警,也能抓到那人,有一定的几率重新挽回损失,但他嫌麻烦,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浪费在这样的事情上面。


    常顺觉得还是后世用手机支付更加的安全。


    “那你买一个验钞机吧!以后别人付款,我都用机器检验一遍。”


    常静又说道。


    “你以前收到过假币了没?”


    宋芫随后跟着问了他一句。


    “没有,可能是我还没有遇到!”


    常顺想了想,前世的这个时间,他确实没遇到过。


    遇到假币的时候,已经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。


    “嫂子,你呢,遇到过假币没?”


    “我也没有,不过我爸出去买东西,人家找他零钱,倒是找了一张10元的假币。”


    “后来呢,找卖东西的人换了吗?”


    “过去找过,但人家已经不承认了。”


    说着,有人选好书走了过来,他们就没有继续聊天了。


    面包车上放着的有他从废品回收站挑选过来的旧书。


    常顺招呼了一下刘国明,两人就去搬书了。


    刚搬了一趟,手机响了起来,是“虹乔古玩城”刘老板打过来的:


    “常老板,最近有没有弄到啥好点的东西啊?”


    电话中,刘老板没有拐弯抹角,直接问他道。


    “太好的没有弄到,不过我弄到了两个官窑瓷片,你要是感兴趣,可以看看。”


    常顺想了想,随口说道。


    “官窑吗?那个可不多!你咋知道是官窑瓷片,底款也在吗?”


    刘老板明显很感兴趣。


    “底款当然在,不然怎么区分?”


    他又笑着说道。


    “你现在有时间吗?有的话,拿过来我看看!”


    听说底款在,刘老板兴趣更浓了。


    对于真正喜欢收藏的人来说,哪怕只是官窑底足,遇到了,也不想错过。


    何况底足的“前途”更大,以后可以用底仿制真品瓷器。


    玩古玩的人,通常都会把鉴定底足做为区分一件瓷器真假的第一要素。


    而在别人曝光之前,很多人是不清楚瓷器半真半假这种情况的。


    “没有,现在已经六点多了,还是明天再看吧!”


    常顺把手机拿到面前,看了下时间,然后说道。


    瓷片他都放在“贵林花苑”小区,现在过去拿,拿了再去跟对方见面,天肯定就黑了。


    再说就算完成了交易,晚上银行的门也关了,存钱并不方便也不安全。


    “行!那就明天再看,你明天上午拿到我的店里来。”


    可能他也想到了时间方面的问题,就认同了他的说法。


    “常老板,跟你透露一条消息,“花园饭店”7月3号到5号将举行大型艺术品拍卖会,你要是有时间的话,可以过去看看。


    当然,过几天你要是弄到了好的藏品,也可以送过去,那边拍卖行的老板,我还算熟悉,可以帮你引荐一下。


    拍卖的话,怎么说,价格都可能更高。”


    似乎这才是他打电话过来的目的。


    “好的,有时间我一定过去看!要真弄到了好东西,我打你电话。”


    “行!那就这样说,记得明天把官窑瓷片带过来。”


    “不会忘记的!”


    挂了电话,刘国明已经把车上剩下的旧书都搬到书店里面去了。


    常顺把车后门关上,然后走进了书店,开始把旧书倒出来,进行分门别类。


    最近各种书里面夹杂着的虽然有一些有价值的纸类“藏品”,但没有再遇到过跟“一版币王牧马图”相媲美的纸类物品。


    其它的国库券、邮票、烟标、书签、粮油票、门票、车票、一些单据、介绍信、老毕业证、奖状等,倒是都有遇到过。


    整理了大半个小时左右,到了晚饭时间,他们就没有继续整理了。


    “爸、妈!”


    你们看看这张钱币。


    吃饭时,常静又把那张50元的纸币拿了出来。


    她先递给了常建忠,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真假。


    “这钱咋了,号码很特别吗?我看上面好像有连着的三个号是顺号567。”


    父亲一时间没有看出真假。


    “不咋了,你再给妈看看。”


    常静还是没跟他说有啥特别之处。


    带着些许疑惑,常建忠把纸币又递给了孙春荣。


    她仔细看了起来。


    “我怎么看着这钱有问题!是一张假币!”


    大概半分钟后,母亲确定道。


    “假币吗?我再看看。”


    听她这样说,父亲又从母亲手里把钱拿了过去。


    “还真是假币啊!阿静,这是哪来的?你不会是收到假币了吧!”


    常建忠总算是明白了过来。


    “嗯!是我收到的,下午那阵人多,我没仔细看,以前也没遇到假币,就没有多注意。


    你们以后在看别人付的钱时,也要多留心点,不要收到假币了。”


    常静有点郁闷的承认道。


    “没事!吃一堑长一智!以后多注意点就好了。”


    父亲安慰她道。


    “是啊!阿顺,你可不要怪阿静,要是她不特意说,我们说不定也会认为它是真的。”


    母亲跟着说道。


    “妈!我知道的,肯定不会怪她了,我答应她买验钞机的,以后就不会那样了。”


    看着父母,他笑了笑。


    “这样就好!芫芫、雨晴,国明,你们以后在收别人的钱的时候,也要多加注意。”


    孙春荣又提醒他们几人道。


    三人都纷纷说知道、会注意的。


    随后,大家又说了各自或者认识的人里面,有谁收到过假币的事。


    对于常顺来说,其实天天都在跟“真假”物品打交道,毕竟古玩行业,假货多。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