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6章 三步之内,无人靠前。

3个月前 作者: 猪猪霞1983
    自此之后,周瑜将打上徐然的印记!


    向来极为爱惜羽毛的周瑜,竟然答应了。


    “公瑾!”


    黄盖忍不住开口提醒。


    周瑜与之目光交接,示意他稍安勿躁。


    徐然笑道:


    “公瑾啊,你可千万不要勉强啊!”


    “你知道的,我这个人,向来不喜欢勉强别人。”


    周瑜老脸一红,尴尬不已


    “不勉强,不勉强。”


    “在下一定尽心竭力,治理好吴郡。”


    他顿了顿,又道:


    “嫂嫂和侄儿在荆州可还好?”


    徐然笑道:


    “蔡玉将他们母子照顾的很好,只是……”


    周瑜忙问道:“只是什么?”


    徐然叹息道:


    “只是荆州再好,毕竟不是故土。”


    “照顾得再好,毕竟还是寄人篱下。”


    “俗话说得好,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。”


    周瑜连连点头。


    “司空,在下何时去将嫂嫂和侄儿接回?”


    为了赎罪,他准备亲自去。


    徐然微笑道:


    “公瑾,吴郡城中事务繁忙,你这个新任太守,可不能离城啊!”


    说着,他似乎是不经意地瞥了眼程普。


    周瑜立即会意。


    “德谋,就劳烦你走一遭,去接回嫂嫂和少主。”


    程普虽是个武夫,但人老成精,焉能听不出周瑜的话外之意。


    这是给他一个台阶下。


    若他应了差事,就等于是默认了周瑜继任太守一事。


    同时,也是默认了,继续听命于周瑜.


    吴郡,县衙。


    今日是公审顾家大少爷顾洺的日子。


    一大早,县衙外,就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。。


    县衙的容量毕竟有限,最多也只能容纳几百人而已。


    挤不进去的百姓,纷纷在外面骂娘。


    吴郡令王顺望着人山人海的百姓,头都大了。


    这么多人,要是有人闹事,局面必然大乱。


    为了以防生变,王顺前去请示:


    “司空,是不是把百姓们都驱赶出去?”


    “最好是关闭县衙大门!”


    徐然瞪了他一眼。


    “将公堂改到演武场。”


    “凡是百姓前来观看者, 一律不得阻拦!”


    王顺一愣,但不敢多问,只得一—照办。


    吴郡,演武场。


    这里足可容纳十万人。


    是江东六郡最大的校场。


    孙策当年就曾在此点兵。


    演武场的中央,是一座高台,成为点将台。


    点将台面积极大,可容纳几百号人。


    点将台上,跪着五花大绑的顾洺和他的两名同伴。


    点将台下,围着一圈士卒,个个披甲执锐,全副武装。


    这是为了防止顾家的私兵,前来劫法场。


    再外面,就是乌压压的百姓了。


    徐然战在点将台上,目光扫视一圈,粗略估算下,只怕有数万人之多!


    对吴郡的百姓而言。


    上次有这么大的热闹,还是一个外地人迎娶了乔公二女。


    但阵仗,也远不如今日这般宏大。


    听说受审的是顾家大少爷,半个城的百姓都来了。


    这可是百年难遇的盛景,绝不可错过!


    吴郡百姓苦世家久矣。


    听闻新来的徐司空要对顾家动刀子,纷纷兴奋不已。


    甚至有些小摊贩, 一早就做好了准备,挑着货担,到处售卖干果、肉干。


    而东北方向,靠近点将台的地方。


    三步之内,无人靠前。


    这里是顾家的场地。


    胡三率众家丁,清出了这片场地。


    顾柏站在其中,神色严峻。


    点将台上。


    临时设置了案桌。


    两班衙役,手持水火棍,分列两排。


    徐然接过手下递来的铁皮喇叭,清了清嗓子。


    全场顿时安静下来。


    所有人的目光,都看向了这位年轻的司空。


    “咦?这位年少有为的大人,似乎有些眼熟”. 。”


    “哦,此人就是天下闻名的徐司空啊!”


    “果然是英俊潇洒!”


    百姓们议论纷纷。


    多数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徐然,对这位年轻大人的印象很不错。


    这要归功于陆泽带领吴郡城密探,在暗中推波助澜。


    为了今日的公审。


    两日前,徐然就命他在城中大肆宣传此事。


    如今,顾家大少爷杀人、强尖的事,吴郡城中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

    “诸位!”


    徐然举着铁皮喇叭,缓步上前。


    他的声音低沉且威严。


    点将台下的百姓,全部仰头望去。


    对于这位年少司空会如何审判顾洺,众人期满了期待。


    徐然瞥了一眼跪着的顾洺三人,眼中闪过一丝冷厉。


    “在下徐然,想必你们其中有不少人见过我。”


    “今日,我在此公审顾洺!”


    “就在三日之前,他伙同两名同伴,闯入何太公之家,意图欺辱何氏姐妹!”


    “姐姐何莲不从,被他们残忍杀害!”


    “杀了人,还要继续侮辱妹妹何菊!”


    “此等行径,与禽兽何异?”


    “这样的人,不杀,不足以平民愤!”


    “不杀,不足以慰民心!”


    “不杀,不足以为人道!”


    徐然中气十足,全场又是一片寂静。


    清朗的声音,经过铁皮喇叭的扩音,远远地传播了出去。


    居高声自远。


    演武场上的百姓,绝大部分都能听得清楚。


    三个“、~不杀,不足以”,瞬间点燃了全场的怒火。


    “杀!”


    “杀!”


    “杀!”


    民怨沸腾了。


    愤怒的百姓们,挥舞着拳头,大声嘶吼。


    顾柏脸色铁青,死死地攥着拳头,额头青筋突突直跳。


    “卑鄙!”


    公开审判。


    这是要当着全城百姓的面,羞辱他顾家!


    今日之后,顾家在吴郡城将颜面扫地。


    环顾一圈四周,顾柏面如死灰。


    对于儿子,他已经不抱希望了。


    民怨已被煽动。


    就是玉皇大帝来了,也救不了顾洺。


    但同时,现场也有不少(的王好)人,如顾柏一样,皱紧了眉头。


    “徐子玉分明是在杀鸡儆猴!”


    “这是做给我们世家看的!”


    “哼,今日他此举,已将所有世家得罪!”


    “我倒要看看,他能嚣张跋扈到几时!”


    “这般得罪世家,能在吴郡城站稳脚跟才怪!”


    世家之人的脸色并不好看。


    他们不是同情顾家。


    而是因为整个吴郡世家的脸,被打了。


    “哼,迂腐之见!”


    “都这会儿了,还在自欺欺人。”


    一声冷哼响起, 一道不和谐的声音出现。


    几名世家之人纷纷侧头望去,顿时一惊。


    这不是江东前任大都督,周瑜,周公瑾吗?子.


    一名世家子弟,怒视周瑜道:


    “周公瑾,你早已不是江东大都督了!”


    言外之意就是:我不怕你!


    周瑜冷哼一声,淡淡地瞥了那人一眼。。


    张旸,我记住你了。


    另一名世家子弟,看向周瑜,略显客气道:


    “那敢问公瑾兄,有何高见?”


    周瑜目光悠悠,望向点将台上那道年轻的身影。


    “吴郡城中世家很多。”


    “但不是所有世家,都像顾家那样,欺压百姓,作奸犯科。”


    张旸冷嘲道:


    “那又如何?”


    “今日徐然公审顾家,就等于是,公然打了所有世家的脸面。”


    “不管之前有没有恩怨。”


    “徐子玉今日这番举动,得罪了众世家,是不争的事实。”


    周围不少世家子弟,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


    自古以来,世家子弟犯罪,多是花钱赎罪。


    最多也只是收押。


    似今日这般公开审理还是头一遭。


    周瑜冷冷看向张旸,目光就如同关爱智障儿童。


    这种毫不掩饰的鄙夷目光,令张旸极为不爽。


    周瑜清冷的声音响起。


    “得罪了世家又如何?”


    “世家还不是要靠百姓的支持?”


    “徐子玉公审顾家,为一户平民百姓报仇,你说,百姓会不会感恩戴德,拥护于 他?”


    “得民心者得天下!”


    “这个道理,你不懂吗?”


    一番话掷地有声,振聋发聩。


    张旸脸色表情明显一滞。


    他下意识地想要反驳。


    但张了张嘴,却发现根本不知该如何反驳。


    另外几名世家子弟,也纷纷皱紧了眉头。


    得民心者得天下,这是圣人之言。


    几人都是皱眉沉思, (aeaj)谁也没有说话。


    周瑜瞥了几人一眼,淡淡道:


    “此乃取天下之大道,尔等庸碌之辈,又岂会知晓。”


    说完,他不再理会几人,抬头望向点将台。


    此刻,点将台上的徐然,再次举起了铁皮喇叭。


    台下的数万百姓见状,纷纷停止了议论和喧哗。


    “欠债还钱,杀人偿命!”


    “血债只能血来偿!”


    “这是最基本的道理。”


    “王大人,你来宣布一下,顾洺都犯了哪些律法。”


    徐然的话,铿锵有力,振聋发聩。


    王顺抱着一摞竹简,疾步上前。


    他将竹简放在案桌之上,然后,拿起一册,展开朗读。


    一名衙役,举着硕大的铁皮喇叭,负责扩音。


    “建安元年三月,顾洺侮辱吴郡城张氏之女……”


    “建安元年六月,顾洺伙同两人,凌辱王氏之女致死。”


    “建安元年七月……”


    仅仅是建安元年的罪行,就读了一竹简。


    等到王顺全部读完,已足足过了一个时辰!


    百姓们气得骂娘,肆意辱骂。


    现场乱做一团。


    徐然缓步上前,压了压手,朗声道:“今日,本司空就判顾洺死罪!”


    台下顿时响起,山呼海啸般的声音。


    “杀人偿命!”


    “杀人偿命!”


    “杀人偿命!”


    排山倒海般的声音,比刚才的呐喊还要猛烈几分。


    很多百姓已经喊破了喉咙,嘶哑了声音。


    但依旧在竭力挥舞手臂。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