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七章 交换

3个月前 作者: 须弥普普
    宋妙闻言,心中算了算时间,道:“若要卯时初就启程,那得早些准备才好——近来多雨,不知要在哪里吃?我怕路上遇得什么意外,一时赶不过去。”


    朱氏道:“在戴楼门外头,因地方偏,价钱便宜,我家早年间在那赁了个大院子,原是放货用的,这回那客人带了一队人马过来,又有许多货,我爹抢着借给他了。”


    又道:“我在那院子里原有一间空屋子,不如你们今晚就住那屋子罢了?不然大晚上的,往那戴楼门跑,我也不放心。”


    宋妙应了,又问她菜色有没有定下来。


    朱氏道:“就是你先前拟的那些,你要问我爹,几十年了,他只一味爱吃猪头肉同大葱夹卷饼,按他喜好,这席不用请了,做好猪头肉,你只在一旁给他烙饼就是。”


    女儿说亲爹,格外直接,宋妙忍俊不禁,笑道:“若有才拔出来的新鲜大葱,选那甜味足的,切丝也好,不切丝,整根也好,和卤猪头肉,最好带几片猪耳朵一道卷煎饼。”


    “煎饼面糊里添黄豆粉,薄薄一卷,吃起来就更松酥,裹甜酱,吃着口口甜中带呛,大辣大咸大鲜大香——其实婶子爹爹十分会吃!”


    被宋妙这么一说,朱氏竟是被带得偏了,脑子里不自觉就跟着那描述,想象起那薄薄煎饼裹着蘸满甜酱葱丝、卤猪头肉、切片猪耳朵的样子、口感,也笑了起来,道:“我往日不爱吃那葱卷饼,给你说得都有点馋了!”


    又道:“另还有一件事,你若来得及,送佛送上西——那客人队伍随行带有十几个镖师,许多伙计、人口,怕不有五六十口人,你有没有合适菜色?不如把其余人早饭也一并做了,不然他们还得想着吃什么。”


    宋妙便道:“这个容易,我只当照旧出摊,做一锅糯米饭、一小蒸笼烧麦配些汤就好。”


    又道:“我想看看厨房,另还有,明早的食材是家里自备,还是我去另买?”


    “我昨日才去了,那厨房里有些常见厨具、油盐、米面,另还有柴禾,其余却是不怎么全。”朱氏道,“只怕你最好把用得上的都捎带上,免得到时候还得想办法出来找。”


    两人又说了几句,等商量妥当,那朱氏报了价钱。


    果然颇为丰厚。


    宋妙忙道了谢。


    朱氏摆了摆手,道:“都是自家人,有什么好谢的!”


    说到此处,她却是话锋一转,又问道:“你们今日不出摊么?”


    宋妙摇头道:“发这样大水,路上都淹了,样样涨价,连肉、菜都不好买,摊子只好歇几天。”


    朱氏脸上顿时有些失望,道:“我原还想着早些过来,截你在家,买些雪蒸糕、素烧麦吃!”


    宋妙笑道:“今早没有雪蒸糕、素烧麦,但我正要做早饭——婶子要是没有急事,一起吃一口再走?”


    朱氏喜形于色,道:“一大早的,除却吃早饭,还有啥好急的?皇帝还不差饿兵哩!”


    又道:“你晓得我性子,从来不讲客气的,既有主动来邀,要是不多吃些,晚上睡觉胃里都要气得发响!”


    宋妙便道:“我原想今日做个千层红豆卷,又有昨晚剩了汤头,可以下个粉,只隔夜汤到底不新鲜……”


    朱氏急道:“什么新不新鲜?你当我是哪家贵人千金??在这里说什么客气话,你们吃什么,我就要吃什么!”


    宋妙果然不再客套。


    因见朱氏一路淌水过来,裤脚皆湿,她就给捡了点柴禾凑了个小炉子,叫对方去后头坐着把衣裤烘干,方才做起早饭来。


    因昨晚就想着今日吃那红豆卷,宋妙先把面团揉好,等它醒发时候,才去炒红豆沙。


    早将泡好的红豆跟大枣坐在锅里,睡前煮开,添足了柴,留着一线火给它焖煮,此时已经焖得软烂开花,正好滤了汤水,下油小火慢炒。


    豆沙炒好,那面团也醒好了,她擀了长而薄的方形面片,把那豆沙均匀铺了半边上去,叠被子似的叠了另半边白面片过去,再铺一层豆沙。


    如此反复堆叠,叠了足五折,宋妙才又将这多层红豆面片卷成圆圆柱子形状,切成一个个半拳大小的红豆沙面团,放在蒸笼里头给它再发。


    昨晚旁的都吃光了,唯有那黄豆瘦肉汤剩下些,自己磨浆煮的扁切粉是没有了,只有泡的极细米线,此时烫软过了凉水,同那汤底一煮,依旧汤清味浓。


    于是等朱氏同程二娘母女说着话出来,桌上就摆了三大一小四碗清汤米线。


    宋妙招呼朱氏道:“锅上还蒸红豆卷,婶子先吃一口粉。”


    后者连忙点头,落座以后,把面前摆的那些个小罐子里头酸辣木耳丝、酸豇豆、萝卜脆、酸腌萝卜、葱、芫荽、蒜粒等等一通豪加,宁可杀错,绝不放过,热热闹闹地添了一满碗,方才取了筷子,乐呵呵道:“这样香,等我回去学给老孙听,叫他也羡慕一回!”


    这就吸起粉来。


    这样一碗汤头,又加了许多开胃小菜,完全就是料比粉还多。


    朱氏捧着碗,稀里哗啦的,没多久就吃光了,把汤底佐料都捞了个干净,还不算完,汤也喝得涓滴不剩——实在宋妙这一碗给得也不多。


    因小料加得多,又都是酸辣口的,吃得她脸上,尤其是鼻尖上,渗出薄薄一层汗珠,这会子胡乱拿帕子一擦,叫道:“不得了,痛快!一碗不够吃怎的办!”


    宋妙笑道:“还有红豆卷,给婶子搭一碗甜胚子,只怕你吃不下,不怕你不够吃。”


    正好那红豆卷也已经蒸好,宋妙冲了甜胚子,又装了一小盆红豆卷端来桌上,给各人碗中去分。


    那红豆卷卷得规整,蒸出来也非常规整,有一种整齐的美感,豆沙的赭红色同面的黄白色,一圈夹一圈,像老树树桩最中间的年轮,非常密,但又绝不至于贴合,一层红豆沙,一层面团,分得清清楚楚。


    朱氏也不用筷子,直接上手拿,先就咬了一口。


    咬下去很柔韧,嚼起来却又很松软,红豆沙因为炒得较干,吃着是非常明显的绵密沙感。


    宋妙没有保留红豆颗粒,而是特地过了两回筛,那红豆沙细腻极了,甜得刚好,饴糖和着大枣的香甜,很好地盖掉了那一点豆腥味。


    一层软面一层豆沙,层层交叠,因面层厚薄均匀,使得每一口都很均匀地能能感受到红豆的豆香、枣泥的香,却又能用那喧软面层的麦香将其混匀。


    再搭上一口甜胚子,简直了!


    朱氏吃了半个,一不留神,就见一层正反面都裹着薄薄一层红豆沙的软面掉了下来,等单独吃了这一层,只觉甚是有趣,索性便那手一层层撕着吃。


    撕着吃也有撕着吃的乐趣和口感在其中。


    朱氏没有愧对她屠门虎女出身的名号,拳头大的千层红豆卷,一口气吃了三个,忍不住打了个嗝,却是叹道:“这卷子好别致,又好吃,我娘肯定喜欢!我家几个孩子必定也喜欢——怎么平日里不见你卖?”


    宋妙就把天气热了,豆沙馅东西不耐放等等原因说了一遍,又道:“本也多做了些当午饭,婶子不如带些回去?”


    朱氏犹豫了一下,才道:“成,既然这样,你们把用着的东西都收一收,我去喊个马车来一起拉走。”


    因听那程二娘交代小莲看家,她一摆手,道:“看什么家,带去那戴楼门的宅子里得了,小孩一人在家,她就是能自己吃、自己睡,当娘的谁放得下心?左右又不是去外头干活。”


    片刻后,果然叫了马车过来,把宋妙、程二娘母女两个,并许多厨具、炊具,用得着的配料、食材等等,一并搬上了马车。


    ***


    戴楼门的宅子后头有个极大院子,此时停满了拖车,车上都装得满满当当,又用油布盖着。


    旁人做自己生意,宋妙本不会多看,奈何路过的时候,油布里头的味道不住往她鼻子里钻。


    应当都是药材。


    宋妙五感甚灵,很快就辨认出来里头有甘草、陈皮、藿香三位味道最为明显的药,另还有一味有点像王不留行,虽说其余离得远的暂时还分辨不出来,她心中还是忍不住暗暗泛起了嘀咕。


    此时雨水不停,再加上前一阵子京中闹那肉脯的事,到处传可能是时疫,叫她难免多想——这些药正也是最常见拿来治疫病的。


    听说这一位是豪商,难道是预料到哪里要生疫病,才要去做生意?


    但宋妙没有多问。


    因听得人说朱氏的父亲跟那豪客此时都不在,出去办事了,她便也不着急拜见,而是跟着朱氏去了厨房,到处转了一圈。


    厨房很大,但是也挺空,看得出来平日里用得就不多。


    院子没有井,想用水,要不就得去河里挑水,要不就得去街尾的井里汲水——厨房中有两口老大水缸,已经用得见了底。


    幸而据此最近的河是蔡河。


    京中城南有两条河穿城而过,一条是蔡河,水质较清,另一条是汴河,水质较为浑浊。


    因为汴河水脏,不便饮用,京中早早就有风声,说衙门有意要引入蔡河的水进汴河,免得半城人为图方便,只好喝浊水,但一直传到现在,也没有个进展。


    宋妙两处水源都试了,因近来雨水太多,那蔡河水也变得黄浊不少,最后只得选了那离得较远的水井汲水。


    朱氏就道:“这样大两口缸,你们不要自己动手,我一会叫人挑了进来。”


    宋妙应了是,又开了个食材单子出来。


    朱家自己就是屠户,猪、羊肉是现成的,新鲜的很,另还有些要买的,朱氏也不过问太多,直接给了一笔钱,叫宋妙自行采买。


    因菜坊较远,此时又下起了雨,宋妙同程二娘便把小莲留在厨房,叫她不要乱跑,遇到事情叫大人,又使人去同朱氏说了一声,这才一道出了门。


    等二人采买回来,已经是下午时分。


    还没进厨房,宋妙就听得里头有人一边吸鼻子水,一边说话。


    “你看我这把木剑,我自己做了好多天才做好的,好不好看,送给你怎么样?”


    一听就是个小男孩。


    “我不用木剑。”答话的却是小莲。


    对面人吸了两下鼻子,悉悉索索了片刻,似乎在身上找什么,半晌,问道:“我这里有糖,你要糖吗?”


    小莲依旧拒绝,道:“我不吃糖。”


    此时宋妙已经当先走进了厨房,见得一个孩童身形背对自己,蹲在地上,看身上穿着,乃是寻常粗布,不知是哪家来的小孩。


    他被小莲几番拒绝,却是一点也不气馁,而是道:“你在搓豆子么?要搓成什么样?我帮你搓豆子吧?”


    连着问了许多次,这一回小莲终于让了步,道:“你不用帮我搓绿豆,也不用给我糖吃、给我木剑,你刚刚已经说了对不起了,我知道你不是故意吓唬我,是认错人了,已经原谅你了。”


    那小儿却是很坚持,道:“你不要我的东西,又不要我帮忙,那怎么能叫原谅?”


    又道:“算了,我去找大人过来,给你赔衣服。”


    他说着,站起身来,就要往外走,一边走,一边不住吸着鼻水。


    小莲显然没有料到对方这个反应,呆了呆,忙把手里绿豆放开,起身想要去追,但一抬头,就见得门口宋妙同程二娘,忙开口叫人,也不知是委屈还是什么,“哇”的一声就哭了起来。


    那男孩一转身,没走几步,看到来了两个大人,又听得后头小莲哭声同叫娘声,吓了一跳,等见得程二娘去抱女儿,更是上前也不是,不上前也不是,因看宋妙站在一旁,便道:“姐姐,对不起,我刚刚跟人玩耍,不小心认错了人,把她吓得跌了一跤,衣服也跌烂了。”


    小孩玩闹,少不得磕磕碰碰。


    宋妙对他笑了笑,示意不要紧张,这才上前几步,跟程二娘一起检查了一下小莲衣裤。


    她见只是擦破了衣服,蹭到一点皮,又听小孩哭哭啼啼说了几句,大概知道了来龙去脉,便回身过来安慰他道:“方才都已经听到啦,小莲说不是你的错,已经原谅你了——不用放在心上。”


    那小孩擦了一下鼻子,摇头道:“我弄破了她的衣服,要赔钱的,能不能告诉我一个数,我攒够了就来还。”
关闭
最近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