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章 任务完成

3个月前 作者: 安嘉一
    节目总导演于敏,正端着一杯泡着枸杞和胖大海的保温杯,姿态悠闲地靠在椅背上,监视器墙上分割的十几个画面,在他眼中不过是按部就班流淌的数据。


    听到那一声变了调的呼喊,他连眼皮都懒得抬,呷了一口温热的养生茶。


    “大惊小怪什么,在线人数涨不是很正常吗?老方的直播间,基本盘稳……”


    他的话,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扼住喉咙,骤然中断。


    音节卡在半路,嘴巴维持着一个滑稽的开合角度。那双阅尽综艺风浪的眼睛,此刻死死地钉在了角落那块专门显示实时数据的副屏上。


    屏幕上,那条代表着“实时在线人数”的绿色曲线,放弃了所有平缓的、符合逻辑的爬升姿态,以一种近乎九十度角的、堪称暴力的姿态,垂直向上撕裂了整个坐标系!


    五百万!


    八百万!


    一千万!


    这个数字,在心跳漏跳几拍的短暂间隙里,就摧枯拉朽般冲破了节目开播以来的历史峰值!


    然而,这并非终点。


    它还在以一种完全违背数据科学的、野蛮的速度,继续向上疯涨!


    “这……这是什么情况?”


    于敏手里的保温杯倾斜了,滚烫的茶水溢出,烫在他的手背上,他却毫无知觉。他整个人猛地从椅子上弹起,几步冲到屏幕前,脸几乎要贴在冰冷的玻璃上。


    “后台买量了?平台给推广位了?不对!这个时间点我们没有任何推广预算!”


    旁边的副导演也连滚带爬地冲了过来,眼球里布满了血丝,神情是纯粹的匪夷所思。


    “不是推广!”他指着另一块数据分析屏,声音因为激动而尖锐,“导演你看用户来源!百分之七十以上,全部是自然流量!是用户自发分享和平台内部推荐涌进来的!”


    “疯了……这绝对是疯了!”


    “快!导播!切分屏!把杜松那个笑容的特写,立刻、马上切到主画面!放大!给我最大程度的特写!快!”


    于敏的大脑在宕机一秒后,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处理速度。他猛地转身,对着导播台发出一声咆哮。


    他做了十几年综艺,这种场面,梦里都不敢梦得如此夸张。他比任何人都清楚,这意味着什么。


    一个节目,想要成为现象级的“爆款”,需要一个引爆舆论的“核弹”。


    有时候,这颗核弹是耗费无数心血设计的剧本冲突。


    有时候,是嘉宾之间意外碰撞出的化学火花。


    而更多的时候,它就是像现在这样,一个完全无法预演,无法复制,却能在出现的瞬间,精准击穿所有观众心防的神级镜头!


    杜松的那个笑,就是那颗核弹!


    随着导播台上一阵疾风骤雨般的操作,直播间的主画面,瞬间被一张极致的特写镜头所填满。


    画面里,那个在华语乐坛一向以高冷、疏离和绝对才华着称的男人,正微微低着头,视线落在抱着他大腿的小小身影上。


    阳光穿透了菜市场顶棚的缝隙,在他轮廓分明的侧脸上投下斑驳而温暖的光影,将他平日里凌厉的线条彻底柔化。


    他的嘴角,正咧开一个从未在任何杂志、舞台、采访中出现过的弧度。


    那一瞬间,他不再是那个站在聚光灯下,用音乐构筑堡垒的顶级音乐人杜松。


    他只是一个被孩子最纯粹的天真彻底融化了所有防备的,普通的、甚至有点傻气的叔叔。


    这个笑容,通过4k高清镜头,纤毫毕现地,毫无保留地呈现在了千万观众的眼前。


    弹幕,在经历了诡异的一秒钟静止后,如同决堤的洪水,彻底引爆了整个屏幕。


    【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死了!这个笑是什么情况!心脏骤停!这是犯规啊!】


    【我的天,我看到了什么?这是杜松?这真的是那个在采访里惜字如金,能把记者活活憋死的杜松?】


    【这个笑……我当场宣布原地入坑!太苏了!这种反差感谁他妈顶得住啊!】


    【前面的都给我让开!这个提着鲤鱼,笑起来能要我命的男人,从今天起就是我异父异母的亲老公!谁都别和我抢!】


    【这才是生活啊!这比看他们在舞台上光芒万丈的样子,要动人一百倍!一千倍!这才是真人秀的意义!】


    数据后台,那条狂野的曲线,攀升得更加肆无忌惮。


    一千二百万!


    一千五百万!


    一千八百万!


    那个年轻的实习生,呆呆地看着屏幕上疯狂跳动的数字,感觉自己的心脏和呼吸都已经停止了。


    他从未见过如此恐怖的流量洪峰。


    这已经不是“爆”了。


    这是“炸”了!


    整个斗音平台,似乎都被这一个直播间撬动了。无数正在刷着其他短视频的用户,被平台算法疯狂推送了这个笑容的切片,然后又疯了一样顺着链接涌入直播间,只为亲眼见证这治愈人心的一幕。


    于敏死死地攥着拳头,手背上青筋暴起,骨节因为过度用力而发白。


    他不是紧张,是亢奋,一种抵达巅峰的、战栗的亢奋。


    他知道,自己赌对了。


    力排众议,用天价合同把方一凡这个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的“超级变数”拉进节目,是他今年,不,是他整个职业生涯里,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。


    这个男人,总能用最匪夷所思的方式,给你创造出最不可思议的节目效果。


    导播间里,一片死寂。


    只剩下服务器风扇的嗡鸣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。


    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如同朝圣一般,看着那条代表着节目生命线的曲线,一往无前地冲破了斗音平台综艺直播史上的所有已知记录。


    与此同时。


    年集里人声鼎沸,混杂着新鲜的鱼腥味、刚出锅的炸油条的香气,还有小贩们带着各地口音的卖力吆喝。


    一切都充满了鲜活的、滚烫的烟火气。


    正在拥挤的人潮中穿行的方一凡,脚步忽然一顿。


    他左手提着一条还在扑腾的鲤鱼,水珠甩得到处都是,右手拎着一袋刚称好的、沾着泥土芬芳的马蹄,整个人被淹没在为年货奔忙的市井百态里,毫不起眼。


    可就在刚才那一瞬,他整个人的感官似乎从这片喧嚣中被瞬间抽离了。


    周围鼎沸的人声,讨价还价的喧闹,孩子们的哭笑,都化作了模糊不清的背景音。


    一个只有他自己能看见的,泛着淡蓝色微光的虚拟面板,无声无息地在他眼前展开。


    【叮!】


    一声清脆的、仿佛能洗涤灵魂的提示音,直接在他的意识深处响起。


    【恭喜宿主,新综艺《一路同行》,在开播首日,收视率登顶全国同时段第一。】


    方一凡眨了眨眼,提着鲤鱼的手纹丝不动。


    全国第一?


    他几乎能想象到导播间里此刻是怎样一番人仰马翻、欣喜若狂的景象。


    于敏那个家伙,大概正抱着数据监控台,激动得涕泪横流,语无伦次地宣布着自己职业生涯的又一个巅峰吧。


    方一凡的嘴角,勾起一个无人察觉的细微弧度。


    他当然清楚这意味着什么。


    这不是他第一次搞出这种“大新闻”了。


    从《爸爸的育儿经》到《爸爸的奇幻之旅》,再到杜松的演唱会,他就像一个行走的“节目效果放大器”,总能在最不经意的时候,引爆所有人的眼球。


    只是这一次,他自己甚至都没怎么发力。


    他只是把杜松、王鸣这几个自带化学反应的老朋友聚在了一起,然后像个甩手掌柜一样,任由他们自由发挥。


    就在他出神的片刻,虚拟面板上的信息流再次刷新。


    【获得奖励积分。】


    【获得特殊限定抽奖*1。】


    ……


    与此同时,村子的另一头。


    成功从“砍价地狱”里逃出生天的王鸣,正享受着截然不同的“文化之旅”。


    他背着手,像个老干部一样在村里的小路上溜达,无意间被一户人家院子里飘出的淡淡墨香所吸引。他好奇地推开虚掩的木门,视线瞬间被眼前的景象定住。


    院子里,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,正戴着一副老花镜,俯身在一张铺着大红纸的八仙桌上,全神贯注地挥毫泼墨。


    老人的手腕沉稳有力,毛笔在他指间仿佛有了生命,笔走龙蛇,行云流水。一副副浸透着祝福与希望的春联,就在他的笔下悄然诞生。


    王鸣被那份精湛的技艺和宁静的专注力深深吸引。


    他没有出声打扰,只是像个小学生一样,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观看。直到老人写完最后一笔,缓缓直起身子,他才走上前,用他那标志性的东北口音,由衷地赞叹。


    “大爷,您这字……写得是真带劲儿!”


    老人抬起头,看到王鸣这个身高体壮的“外乡人”,浑浊但清亮的眼睛里透出一丝善意的笑。


    两人就这么攀谈起来。从春联的平仄对仗,聊到不同祝福语里蕴含的朴素愿景;从手写春联独一无二的墨香,聊到印刷品无法替代的人情味;又从这些,聊到如今年味儿在时代变迁中的变与不变。


    老人的话语里,有对传统技艺或许后继无人的惋惜,但更多的,是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知足与热爱。


    “年味儿啊,其实没变。”老人最后放下毛笔,认真地对王鸣说,“它不在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里头。它就在这写好的对联里,在娃娃们盼着的新衣服里,在一家人能团团圆圆的那顿饭桌上。”


    王鸣听得入了神。他感觉自己仿佛触摸到了这个传承千年的节日,最温暖、最厚重的内核。这番对话,为整个节目注入了一份难得的,沉甸甸的文化深度。


    而集市上,成功完成任务的杜松,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,整个人都舒展开了。


    他不再是那个时刻保持着距离感,用精致武装自己的钢琴家。他开始主动地跟摊主们聊天,好奇地询问那些他不认识的蔬菜和干货。看到一位提着一大篮子鸡蛋和蔬菜的老奶奶走得步履蹒跚,他甚至想都没想,就主动上前,接过了那沉重的负担,一路帮着送到了村口。


    老奶奶一个劲儿地夸他“真是个好后生”,还非要从篮子里抓一把刚炒好的花生塞给他。


    杜松推辞不过,只能收下。他握着那把还带着老人体温的花生,一股暖流从掌心,一直蔓延到心里。他发现,当他卸下所有防备和身份,真正融入这片淳朴与热情时,得到的回馈是如此的真挚和滚烫。


    采购结束,方一凡和杜松在村口汇合,两人都已是满载而归。


    杜松一手提着那条象征着“惨烈胜利”的大鲤鱼,另一只手拎着大包小包的各种年货,虽然累得胳膊发酸,但脸上却洋溢着一种许久未有的,发自内心的笑容。


    他觉得,这次被方一凡坑来的“受难”,似乎也没那么难以忍受。


    然而,他高兴得太早了。


    就在快要走到家门口时,方一凡忽然神神秘秘地凑了过来,压低了声音,像是在交流什么机密情报。


    “杜哥,年货办完了,体力活儿告一段落。”


    杜松心中一喜,以为这场酷刑终于要画上句号。


    谁知方一凡话锋一转,脸上露出了那种他已经无比熟悉的,混合着狡黠与期待的笑容。


    “接下来,咱们得去干点正事了。”


    “做豆腐”


    方一凡特意加重了“做豆腐”三个字。


    杜松脸上的笑容,一寸一寸地,凝固了。


    一股比凌晨四点半被叫醒时更加刺骨的寒意,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。


    ======


    求各位读者大大的催更、关注、书架和小礼物呢!


    我真的很需要,感谢感恩!
关闭
最近阅读